东茅村板栗树基地。
新湘乡客户端2月21日讯(湘乡融媒记者:赵颖珊 周聪)白田镇东茅村是全国文明村。近年来,东茅村以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人心,以产业发展激活经济,在擦亮“全国文明村”金字招牌的同时,培育出“风气正、人心齐、干劲足”的新气象。
开春时节,东茅村的土地正待耕翻种,村“两委”将有意流转土地的村民召集起来开会商量。“我觉得可以跟去年一样,种点稻谷。”“我觉得可以种点大棚蔬菜,赚得更多。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见解。像这样的村民会,东茅村已经连续开展了6年,实打实听取村民意见,有商有量共谋发展。“经过村‘两委’讨论,决定上半年以种稻谷为主,下半年等食品加工厂入驻后,以种萝卜菜为主。其次,村上的板栗、油茶也正在管护中。”村干部李秋良说。
东茅村有人口2000多人,耕地面积1600多亩。如何让村民富起来,村“两委”认为,关键是要改变大伙儿单打独干的思想,集中力量办大事。让人均耕地不到1亩的小山村实现跨越发展,要集中的不仅是土地,还有人心。为此,村干部时常带着典型案例和资料,走进村民家中,分析讲解土地流转、合作种植的好处;同时利用村民大会、节假日文艺表演、文化下乡等村民集中的时机,反复游说,潜移默化转变大伙儿的观念,让大家意识到人心齐才能产业旺。
心齐了,事就顺了。很快,东茅村顺利整村流转1200多亩土地,成立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,再由合作社流转到各经营主体,极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。
村民齐心协力维护村容村貌。
2019年,村民李建清返乡承包了村里70多亩山地种植板栗和油茶,成为东茅村第一个“吃螃蟹的人”。他自学种植技术,同时聘请周边村民帮忙打理,产业稳步发展。如今,他每年仅板栗收入就达10万元,油茶林挂果后收入还将节节攀升。
有了李建清这个成功典型,村民们干劲更足了。村民肖晚成也紧随其后加入了产业发展的队伍,种植了100亩水稻和20亩有机蔬菜,产品不仅在周边地区大受欢迎,还走进了湘潭地区多家超市。“农忙时要请10—20个人做工,每年还能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。”肖晚成说。
近年来,东茅村“两委”又带领村民种植了340亩油茶,成立8家专业合作社、5家家庭农场,成功引进湖南龙顾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、湖南众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家企业,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。
村民“口袋”鼓起来了,作为全国文明村的“面子”和“里子”都有了。东茅村乘势而上,持续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,改善人居环境,稳步提升村容村貌;村民们共同维护村居卫生,齐心协力谋划村级产业,尽显“主人翁”身份,共同谱写着一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奏的田园交响曲。
一审 | 刘小琴
二审 | 成勇
三审 | 吴维
副总编辑 | 周鑫
总编辑 | 易绚梅
责编:谭力彰
来源:湘乡市融媒体中心
-
湘乡市召开八届市委第十轮巡察动员部署会 赵新文出席并讲话
-
赵新文主持召开湘乡市第八届市委常委会第137次会议
-
赵新文赴乡镇调度秸秆禁烧及重点信访事项工作
-
赵新文会见达晨财智基金公司业务合伙人一行
-
郭勇:抢抓时机 紧跟政策 做好明年项目申报前期工作
-
【三听三问】郭勇专题调度重点信访事项化解:推动矛盾源头治理 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
-
省残联来湘乡调研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与托养服务工作
-
湘乡多部门联合清查重点场所 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